Sunday, December 26, 2010

地圖、路線、人

好累,真的很累,尤其在這個期末爆炸的關鍵點。
再一個禮拜要presentation的報告,現在連個影子都還沒生出來。
到底,值得嗎?這樣自己搞自己。
就已經不是死大學生,有四年的悠閒快樂時光,
卻還是不想放手,還留戀著山水、石頭和玩樂的時光。
唉,如果大學就開始這樣玩,現在肯定可以收心不少。

逝去的時光不再。

看著地圖、看著前人的記錄,
手指尖劃過的一條條稜線水線,想像飛馳在可能的植被和地形。
總是會這麼想著,
啊,能去看看,多好。

一步一腳印踏過的路,反覆思量推敲著的山頭。
到底,為什麼想走這條路線想走那條路線,
說實在我也不知道。
意義總是在找著記錄時、想像著路上的任何可能時,慢慢浮現。
就只是想去。
因為在這些過程中,路線在心中慢慢劃下的,愈來愈深的痕跡。
就像愈來愈了解一個人那樣。

所以,值得嗎?
就這幾個禮拜的找路、找地圖、找人,
其實有點像是被逼得非做不可,
於是就做了。
也因此才生出了好些條路線,存在心底,
暗暗想著以後要來。
啊,布列克桑、白姑、南北大武,
慢慢的這些山頭都開始有了生命,不只是非得去過才有意義。

希望這些努力是值得的。

Saturday, December 11, 2010

patience, patient, patiently...
認真
眼前的點就是世界

burn, burning, burst...
燃燒
心上手上的熊熊火光


第一次聽到蘭州街,是小銘在博物館概論隨口問的。
那時候覺得蘭州街聽起來是個高級的精品街,跟永康街差不多。

第一次去蘭州街,是初岩後。
只記得有盈孝土司跟預期帶,還把預期錯認為老玉。
只記得預期說了一句「你有潛力!」
或許是那句話,讓我有繼續爬的動力。

第一次leading,是在內湖,是跟柏孚的車。
那時候還沒有方便的詐胡線。
只記得顫抖的緩慢的手,終於扣上top anchor的成就感,
還有旁邊BJ在速度賽道跳上跳下。

第一次政大完攀,我說得是top rope摸到頂板。
是某個炎熱的星期三早上想不開,頂著大太陽、吸著大客車廢氣,
給某前國手確保的壓力下,不可思議地渡過難關。

第一次真的政大完攀,反而有點沒印象了。
應該有土司兩光跟老玉,最後因為太晚而沒吃到豆花。
第一次被拱上去leading也是在政大,可是第一個快扣沒扣到就下來。
直到真的完攀了,才開始覺得這個地方比較可親了。

Tuesday, October 12, 2010

美味關係 Julie & Julia


    難得,好久好久沒有看電影了。雖然也只是把電腦裡的檔案叫出來,可是還真累積了很多之前抓的電影沒看。果然就像書一樣,用買的書怎麼都看不完,不如去圖書館借比較實在。
    《美味關係》(Julie &Julia)是一部真人真事改編電影。片頭說「依據兩則真人真事改編」,乍看之下還真有點不知道他要表達什麼,不過看了內容就懂了,原來講的是Julia跟Julie這兩個時代背景不同的人,因為一本食譜而連結的故事。導演將Julia Child,這個在20世紀初顛覆飲食界的傳奇人物,和一個立志在一年內做完Julia食譜的20世紀末的上班族女生Julie Powell,利用穿插的手法,將他們的人生經歷一片片展露。很喜歡Meryl Streep飾演的Julia Child,隨時隨地都那麼地開朗愉快,彷彿什麼事都打擊不倒她。片中插了一段Julie和她老公一同看Julia烹飪影片,看電影的時候有點不知所云,第一是還不知道Julia Child何許人也,第二是不懂她那大剌剌的做菜有什麼有趣之處。後來看完電影上網google才驚覺她的厲害,這也才發現Meryl Streep飾演之神似。

    Julie則是一個平凡喜歡做菜的普通女生,為了找一個人生目標而立志在一年內做完食譜裡的所有菜色、寫blog,最後因而成名,如願成為作家。電影裡的Amy Adams很完美的飾演了一個容易生氣、容易沮喪,但是想要堅持目標的小女生。她想像中的Julia Child是這麼的完美,將她自己的不完美跟Julia比較之下,讓她更處處覺得挫折。Amy Adams演得實在太可愛,以致最後Julia發表對於Julie的評價是不認同時,我跟Julie同時想著why so?不過後來google的結果則發現現實中的Julie似乎不是這麼可愛友善,而是個潑辣的女生,對於這個目標也只是想要找個事做,在blog裡處處可以看到「麻煩死了」、「那麼複雜的菜誰要做?」之類的話語(*1)。
    我似乎很容易被真實故事的小情小義感動,像這個電影就是。每次在看到Julia面對挫折大笑以對的時候、看到Julie被擊倒又站起來的時候、看到她們倆和愛人的深情的時候,都讓我不禁哽咽。最愛的還是Paul對Julia說得那句話, “You are the butter to my bread, the breath to my life.” 這麼的突然,但是這麼的簡單、這麼的深情。後來在Julie完成最後一道菜的party上,Julie也這麼的對Eric說了。那是不同的角度,20世紀初由男性的角度說,和在20世紀末女生的口吻說出口。這可以用一整篇幅討論性別議題跟媒體議題,在這裡姑且不談了,只想好好沈浸在這句話帶來的美感。不知道哪一天才會出現這麼個人,讓我有這榮幸和他共同享有這句話。

    最後,Bon appetit!

*1: 廚房裡的人類學家 http://blog.yam.com/tzui/article/24715357

Thursday, October 7, 2010

arguing

吵吵吵,吵吵吵。
雖然很想只做壁上觀,
但在這好像有點關係又沒有關係的位置,似乎也沒辦法。
唉,每學期都要來這麼一次,
秋天火氣大吧。
習慣了,時間總是會沖淡一切,就算心上的疤不會完全癒合。
唉,想著那些山、那些溪、那些岩,
伴著她們的日子總是比較快樂、比較單純;
就算也是會思考、也是會吵架。
道不合,頂多不相為謀,但最終的目標總是相同的:安全回家。
都市太複雜了,人的心在都市裡也變得複雜。
這種時候就想上山了。
週末爬個山,下來,會好一點吧?
是嗎?
想念之前快樂單純的日子。

Monday, October 4, 2010

[漫畫] Switch Girl!!!~變身指令~

    最近在看的漫畫,超適合想要放鬆心情、無腦狀態的時候看。很有趣的劇情,女角的on-off模式變換之大,讓人真無法想像「身邊真的會有這種人嗎?」不過相信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on-off模式吧,總不可能完完全全內外表裡如一,這樣也太累了。
    有一種戲劇,在舞台上展現的不是光鮮亮麗的劇情和內容,而是市井小民的生活起居,只是以更誇大的手法展現。觀眾彷彿是看到在舞台上的自己,而對劇中人產生共鳴、而發笑掉淚。這部漫畫應該也屬於這樣的功能吧。
    話說回來,漫畫也算是一種medium呢,不如好好考慮期末報告來寫漫畫吧...

˙書   名:Switch Girl!!~變身指令~
˙原   名:スイッチガール!!
˙作   者:逢田夏波
˙台灣出版社:東立出版社
˙原連載雜誌:集英社半月刊マーガレット
˙目前集數 :12

When You're Smiling



When you're smiling, when you're smiling
The whole world, smiles with you.
When you're laughing, when you're Laughing
The sun comes shining through.

But when you're crying,
You bring on the rain.
So stop your sighing,
Be happy again.

When you're smiling, when you're smiling
The whole world, smiles with you!

If you suddenly found out you've been deceived,
Don't get peeved If you're husband bluntly tells you you're too stout,
Don't you pout And for heavens sake retain a calm demeanor,
If a cop walks up and hands you a sapina.
If the groom should take a powder
While you're marching down the aisle,
Don't weep and moan Because he's blown,
Just face the world and smile.

'Cause when you're cryin' don't you know
That you're make up starts to run
And you're eyes get red and scrappy.
Forget your troubles have yourself a little fun, have a ball!
Forget it all!
Forget your troubles, come on, get happy!

'Cause when you're smiling, when you're smiling,
The whole world smiles with you!

Friday, September 3, 2010

[烏蘭巴托] Guest House (Natural)


    回來了!從很美的山、很美的草原羊群、很美的人兒那裡回來了!
    起因是芬蘭女孩在路上拿到的小傳單,內容是帶人去牧人的家裡去住幾天,也不用幹什麼,純粹的體驗。這種行程挺對我的味,所以就打電話、就迷迷糊糊地去了。那小姐的英文很好,說是新成立的公司,去的牧民家是老闆的朋友,幫他牧馬;做這個行程的目的是幫助當地牧民,他們自己沒賺什麼錢。立意聽起來不錯,小姐人也很nice就是。
    所以就迷迷糊糊地去了。
    地點離UB其實沒有很遠,不過說實在也不知道到底是哪裡。離市區愈遠,風景跟空氣就愈好。最後停在一個蒙古包前,有很大很熱情的狗兒跑過來迎接。他們家只有兩老住,小孩子到城市去讀書了。他們每天就是放羊、牧馬牧牛、擠奶、賣牛奶、煮飯;有客人來就招待聊天,沒事就到附近鄰居(?)家拜訪。
    預計待五天,這幾天真是悠閒地緊。沒事就跟狗玩、到附近走走山、跟著放羊趕羊、撿柴劈柴。一個看起來跟他們很好的鄰居家常常沒事就來,跟著一個很可愛的五歲小孩。雖然語言很不通,只能用簡單破爛的蒙文交談,但也能多少抓到點意思。見識到殺羊、聽說了狼侵襲、看到禿鷹。五天,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不過很慶幸有來這遭。
    答應了寄照片、答應明年再來。希望明年來就能用流暢的蒙文談話。
    回到城市,感覺嘗試說話的勇氣又沒了。還是鄉下人親切。不過還是遇到不少好事,像是Natural Guest House很想出國的妹妹、參加越野車比賽的英國男孩、工作後又出來自助旅行的法國姊姊。認識愈多人,就愈覺得自己不獨立。
    買了明天下午的當地火車票,要搖搖晃晃地慢慢回去了。最後這晚,就用Богио作結吧!

Friday, August 27, 2010

[烏蘭巴托] Guest House

    在烏蘭巴托的第二天。
    這裡好像沒什麼改變,卻又好像變了些什麼。街上的商店變多了一點,大百貨變得高級光亮,Sentosa跑到二樓,愛的小店有新裝潢…最近的外國人也很多,Guest House鄰居一天天換。認識了很多人,不過大都還是萍水相逢。莫名地有點懷念上次那樣,一群人鬧哄哄的場景。對床的韓國男生,在我進來的第二天離開;隔壁的日本男生,每次看到都拿著他的筆電。加我三個,是唯一的亞洲面孔。歐洲人就多了,兩個瑞士男生給我看他們去沙漠的照片,用iphone照的;走了韓國男生的床位來了芬蘭的女生,Sophie,第一眼見到就覺得可以跟她很合,果然她是唯一到現在還有連絡的。
    不想跟旅遊行程,第一是時間不夠,再來是附近的景點都去過了,沒意思再去。在市區漫無目的地逛街,小巷、市場都進去晃晃。又買了一本字典,一樣的二手書店。這次是英翻蒙。希望下次來能開始買真正的蒙文書。
    愛的小店姊姊不在店裡,語言又不甚通,只好留了剛買的電話給他們廚師。但蒙古男人很是可愛多情,央我隔天再去吃飯,還出來跟我聊天、送奶茶。雖然語言不通,也曉得他在示愛了。不過也不知道如何答腔,一律以不知所以做結。倒是因此記得了「愛」與「喜歡」。可愛的小插曲。
    Bi chamd hairtai.
    Bi chamd durtei.
    一個人很悠閒,但閒得有點慌。

Thursday, August 26, 2010

[二連浩特-烏蘭巴托] 國際火車0:45


    正入關,查證件。
    第一次用陸路連起兩個國家,這也才體悟到這個世界之大。小小如彈丸的台灣,永遠無法想像這樣幾天幾夜的坐火車,只為了從一地到另一地。夜深了,從窗外望去淨是無邊無際的草原,一輪圓月高掛天邊。該是十五了吧。荒涼,但美得緊。
    沒有好好查火車班次,買到比較貴的國際列車。雖然有點嘔,但也算是點奢侈的享受吧。一間四人睡的車廂,幸運地讓我一人霸佔。有點慶幸,但也有點覺得可惜,沒能跟其他人交流。把自己的東西胡亂地擺上座位、小桌,有點脫離不了山社凌亂的習慣,就像是來到營地後就掏東西擺得四處都是那樣。陡然地鬆懈下來。
    一路上總是害怕著。難免的,第一次獨自旅行,而且來到的是這樣惡名昭彰的地方,怕被偷、被搶、被騙。在木犀園附近經歷了一次,雖然幸運地拿回被扒的手機,還是因此讓我在回程路上心驚膽跳。
    不能鬆懈呀不能鬆懈。
    這樣的情緒持續到二連浩特,直到下了長途車到火車站後,才慢慢放開。買好火車票、寄放了大背,肩起背包在這偌大的城市閒晃,才找回一些旅途的悠閒。雖然沒有北京的熱鬧,但很喜歡這裡閒適的氣氛。逛了市場、超商,走過泥土色的屋瓦、牆磚,這裡的美在一些小小的地方,可能是某個古樸的轉角,可能是猛抬頭那空曠湛藍的天空。買了水果跟乾糧飲料,吃了一隻冰棒,在網吧更新訊息,到車站附近小小的旅店洗澡小睡,這才精神充足地去搭火車。
    一路從北京、二連到國際火車上,身邊的蒙古人愈來愈多,蒙文標誌也愈來愈頻繁。雖然飛機快速,但這樣靠陸路漸漸進入別有一番獨特的風味。想想此行只有二十天,約有一半時間在北京和交通上耗掉了。好像有點浪費,但看到窗外的蒼涼的美,想想這幾天,其實是獲得更多的。下次吧,下次還是要用這樣的方法來旅行,然後要花更多時間遊蕩,待久一點北京、去個呼和浩特,應該很不錯。

Tuesday, August 24, 2010

[北京-二連浩特] 長途車21:15

    長途車拋錨了,大夥兒全力搶救中。昏暗的街燈,呼嘯的車聲,還有既熟悉又陌生的中文。這是自助旅行的第三天。
    從第一天的機場、東直門、崇文門;半夜的街道和熟悉的麥當當,直到終於找到學長跟落腳的地方,一顆忐忑的心才降下。把自己武裝得好好的。聽了多少大陸的亂,都市怪談和鬼話是嚇不倒我的,最最可怕的還是無可預測的人心,是以剛到這陌生的地方,盡少跟別人接觸、處處謹慎,成為這幾天北京行的準則。第一次自助旅行,第一次隻身孤影,很是害怕,但是也很多期待。好嚮往好嚮往能這樣肩起一只背包走天涯,好想去流浪;從大一就這樣期盼著,在台灣、在山林鄉野,現在則是跨越國境。
    在北京待了兩個晚上,借住到學長家。在北京亂逛亂晃買必備品,找著快要放棄的gas,翻著北京買的地圖。沒去到什麼名勝古蹟,只是一直一直在走路。這兩天一直搭地鐵、一直走路。北京好大,地圖上短短的街道卻是想像不到的綿長;地鐵無時無刻都是滿滿的人潮,路上街上不管走到哪都有人群。在小小的台北,真無法想像這樣的大。路途經過公園和市場、大道與巷弄,聽著脆耳的京片子。
    幾乎都要學起捲舌音了,幾乎都要喜歡上這亂亂的大城市了。
    往蒙古的第一項任務是坐長途車到二連浩特,在木犀園車站。早早跑去買怕賣完,結果並沒有想像中的多人,搶到第一個位置,靠車門邊。第一次坐臥鋪汽車,很是新奇,也沒有想像中的髒亂,床單跟枕頭都還頗新。車上乘客一半一半,有漢人有蒙古人。下午三點發車,草草吃了土司夾火腿後就陷入昏睡,直到車子拋錨。聽著外面的講話聲、車聲,車裡頭依然黑暗。
    好涼的夜。
    開起頭燈,寫下此篇。

Monday, May 17, 2010

書摘

    The preparation for a bivouac are lengthy, often a race against darkness; but when, having arranged everything, you look for the most comfortable place to sleep – and heaven knows it’s nearly always uncomfortable – then in a sense the whole mountain is present in you; you get the feeling of being part of it, and that is poetry too.
    Each one feels it in his own way, according to diverse habits, desire and personality; but each one of that ill-matched bunch who are real climbers, even though he may not find the means to express what he finds in language, at the bottom of his heart is still a poet even if – especially when young – he finds it shameful to confess.
    – Riccardo Cassin, Fifty Years of Alpinism

    闇夜來臨前的露宿準備總是匆忙而令人憂心。準備妥當後,我們試著找一個最舒服的姿勢躺下來,可是天曉得露宿怎麼可能舒適呢;此時,似乎整座山都在你的懷抱之中,置身其間,那像是一首詩。
    每一個人秉性不同,對此各有其感受,但這票無可救藥的登山者,或許他們無法用言語形容這景象,特別是當你年輕時,儘管你羞於承認,但內心的感動,它依舊是一首詩。
    – 李家圖‧卡辛 50 年的登山生涯

Monday, May 10, 2010

this week

    這禮拜很複雜。
    做了些蠢事,對不起了一些人,也對不起自己的位置。身在這個位子上,就應該比別人想更多。被當頭棒喝,錯愕,不過也很受用。不過對於其他人,我想也不應該苛求太多。人各有志,這次這樣達到提醒的效果就夠了。倒是自己,該好好放在心裡沈澱。對不起,謝謝。
    和Bohlman大師面對面,卻對音樂學更加迷惘。我喜歡做田野,喜歡跟人群接觸,喜歡音樂;可是我想入世,想不要只是在「做學問」。想到蒙古,卻又放不下台灣的種種,想盡一己之力讓台灣更好。大師說,他認識的許多做自己的文化音樂的人,都是到國外去做田野,再回來看自己的東西,或許可以看到更多。或許吧,想到初衷,想到位置愈高、能力愈大,發聲的權威就更大,以這樣的姿態來盡一己之力,或許可以有更多的改變。我想成為能夠改變人心、改變社會的力量,或許是用音樂,或許是用別的東西。勿忘初衷。
    聽戲的腦袋還在運作,哼哼唱唱,愛上了,放不下。很美的身段,很美的音樂。用「音樂」形容還是覺得彆扭,因為總覺那戲詞在講話的成份多過於音樂。老師建議去個社團跟同儕唱唱玩玩,真的要練過才知道,才是正途。下學期吧。很是豐富的社團生活的研究生呢。
    山還是沒忘,不過這學期爬得少了多。連爬岩也因為很複雜的事情耽擱了。很愛爬山爬岩,感覺跟社會脫了序,只要專注在眼前的點上,這裡就是世界。夏天是龍洞的季節,聞到海的味道整個感覺就來了。中岩也在開始準備的階段,緊張感依舊在,但是多了些期待,期待晒人的豔陽、鹹味的海風,還有汗水淋漓後的感動。

Sunday, May 2, 2010

戲們



    要說為什麼對戲曲這麼癡迷,實話說實在講不出個所以然。總總不過一年的戲齡,愛戲看戲,看的劇目僅僅鳳毛麟角,能叫出的戲碼也僅只滄海一粟。算不上個戲迷,只能算個愛戲人吧。但是當板鼓一催場,整個人也跟著被催動了起來;京胡的西皮二黃,角兒的一顰一笑、亮相頓點,都狠狠地揪著我的心。
    真要說起來,只有一個詞可以形容:好美。
    這次兩個戲團打了架,同時在國家戲劇院跟城市舞台演了津京院的京劇和陝西的秦腔,只好跳著看,可惜了。津京院看了禮拜三全本《秦香蓮》,拜六折子《蜈蚣嶺》、《捉放曹》、《春閨夢》、《觀陣》,拜日的《扈三娘》、《珠簾寨》、《失子驚瘋》、《赤桑鎮》。秦腔看了拜四折子《殺狗勸妻》、《趕坡》、《伍員拆書》、《鬼怨殺生》,拜五的全本《周仁回府》。想想還頗瘋狂,一連看了五天的戲,而且丟著跟香港中大的會議不管,硬是要看。因此沒能跟中大的學生有多點互動,有點可惜。一連看了五天的後遺症,是一直沒辦法從戲裡面脫出來;想著詞兒跟曲兒,還有台上俐索的身段,不由得一直在土豆或優酷上搜尋他們的身影,沈浸得不能自拔。重邪了吧,被下了蠱,滿腦子想的都是戲曲。但真要說是什麼吸引我,卻還是說不出個明白。
    一年前修了戲曲音樂這堂課,自此愛上戲曲。特別是京劇,它的音樂、身段、場面,不過是個幾十尺見方的舞台、僅有一桌兩椅,卻能給觀眾那麼多的想像空間,從戰場到家居,看似簡單卻又極其複雜。真的是厲害,角兒們。「台上十分鐘,台下十年功」,在第二學期修了戲曲表演後,對這句話更深一層的感觸。看似簡單的一個亮相或是一個手勢,其實背後都含著多少年的火候。老師教會我們一個詞,「份兒」。在台上那麼一站一到位,「份兒」就到了;但天知道這一站,可需要多少的修煉。
    周仁回府,最後一幕抱著妻的墓碑大哭,雖然坐得遠了,不過總覺得他真的哭了。曲復敏的楊門女將也是,第一幕聽得兒子戰死,手撐在桌上,清楚地看到眼淚一滴滴流下。感動。感動在角兒們的入戲,讓觀者看了也不禁泫然。
    位置坐得多變,其實是跟著老先生太太們自動往前補齊,有時偏了些,好幾次看到角兒都走進後台了,卻依然在戲裡,腳上身上的功都沒散;終場前拉起布簾也是,身段表情都明白地說著,他還是戲裡的那個角色。幾次看都覺得感動,就算是沒人看到,也依然要演到十足。也因此才特別喜歡看謝幕。當布簾再度拉起,角兒們才回到現實,微笑、鞠躬,但依然帶著妝。要說什麼才是現實?在台上你就是他、他或她。真真假假,戲裡也有真實,而人生有時如戲。


    實在很喜歡西皮,5555 3655 3211 6555同樣的旋律不停第迴繞在腦海裡。導板、快板、慢板,琴聲和人聲契合無間。戲曲的音樂是為了詞而生的,聽起來唱起來是那麼的自然如講話。哀嘆、欣喜、驚愕、震怒,詞和曲互相幫助互相疊秩高潮。中文很有趣,聲韻的重要少見於其他語言;音樂必須搭配詞的韻,才不至倒字變成別的意思。這在現代歌裡面幾乎不再被重視。
    除了京劇也看了秦腔。實在很愛秦腔特殊的旋律走向,有種小調的悲傷蒼涼感。一直覺得秦腔有點像歌仔戲,我是說那種小調般的哀戚感。誇大的動作、豐富的舞台佈置和完整的國樂團伴奏,也給我兩種戲類似的感覺,而且也都沒有小嗓的角色。京劇相較之下就收斂、書生氣得多。不知道地方上的秦腔演出是不是也依循舞台式的演出,如此複雜。不過在歌仔戲,廟會的野台就比舞台公演簡單得多,至少不會有整個國樂團的辦奏。秦腔的頓點跟音樂的搭配也很有趣,非常的契合,已經給人演電影的感覺了;京劇還沒有這麼樣的搭拍。要我覺得,應該是把它當作一個完整的舞台劇來呈現跟排練吧,那種契合度跟整體性。不過沒有深入了解,還是不要講太多。
    那天看完秦腔,硬是把塵封已久的笛子拿出來。秦川抒懷練了很久,這還是第一次認真的聽過地方戲後把唱腔放到音樂上。嘴上吹著笛子,腦袋裡想的是周仁的哭腔。順得多了。忘記哪個老師說過的,要學曲子就應該先聽地方的音樂;那時沒聽進去,嫌麻煩,現在可感受到重要了。


    這次比較特別,帶了外籍交換生George一道去聽了好幾場。不愧是學音樂的,就算戲詞完全聽不懂,還是很開心地說音樂很好。去年好像就有這樣的疑問,對外國人來說,這樣的「程式」不是他們熟悉的,如果再加上不懂中文,不會完全無法融入?不過這種想法或許只會掉入本質論的死胡同,相信經過學習也是可以欣賞的;就算不懂,也可以像George那樣愛音樂,或是像Bohlman那樣,秉著田野研究的精神去喜愛它。值得敬佩。
    這次另一個收穫,認識一個可愛的女生。很有趣的相識,也是第一次這樣認識了戲友,開心得很。衝著瑜老板的名號,禮拜五匆匆又買了一張拜六下午的票,有瑜老板的捉放曹。卻也因這樣才得以有機會認識。她是個瑜老板的迷,而且是從小就有看戲呢,感覺很厲害。後來交換了msn,也得到facebook,然後才認真的看起瑜老板的錄影跟博客,糟糕了,愈看愈愛。瑜老板是個很帥氣的小子,台上英氣煥發,便裝則很中性,超帥的,聲音又好聽。博客裡她變成個感情十足的男孩,寫的都是戲,也看得出來她多麼愛唱戲。看到她寫了來台灣的心得,實在懊悔沒有去看她的其他戲。可惜了。
    本來只愛老旦跟老生,後來愈聽愈多,覺得每個行當都有自己的吸引人之處。台灣花臉難找,所以看到花臉都頗期待,也只有花臉才能展現那種張力跟爆發性。其實也頗喜歡小生,好的小生難尋呀。唸白大小嗓的轉換很微妙,唱起來小嗓又柔中帶剛。這次剛好看了好幾齣都有王鵬飛,真的是聲音好身段又好,而且也很帥。雖然沒有名列在一級演員名單之上,還是想特別提出來。另外,一直很愛程派的唱腔,但是又擔心聽了會失望,被李海燕胃口養刁了。這次聽了春閨夢,程派的呂洋,令人意外的喜歡。沒有李海燕那麼運轉對比自如,不過也是很不錯。回來搜尋幾段她的影片,倒是愈聽愈愛。不過還是沒膽去看海燕以外的鎖麟囊,真的被定型了。
    秦腔的觀眾相較之下年輕許多,不知道是為什麼,可能是新奇吧。不過實在不熟悉秦腔的模式,什麼時候要鼓掌叫好。常常在想叫好的時候音樂又下了,或是沒有旁人一起叫而膽怯了。京劇的觀眾就熱情得多,都是些老戲友,又是熟悉的程式,叫好的次數可真是頻繁,不過有時候感覺有點失焦。坐在老人中間,少少的年輕面孔,也因此才得以被搭訕而相識。還是希望看戲的人能多點,能有更多人了解戲曲的美,也才不至失傳。

瑜老板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wangpeiyu

Friday, April 23, 2010

sounds right


    「音樂不能改變世界,但是音樂能改變人心;而正是人,才能改變世界。」
    這是今天聽到最震撼的一句話。
    雖然冷冷的天,下著毛毛雨,小小的師大公園還是聚集了不少人潮。這是國際特赦組織的小小音樂會,有拷秋勤、suming跟農村武裝青年。一直很羨慕也很欽佩這些音樂團體,能夠和社會結合,用音樂表達想法。玩音樂,似乎給人一種不留於世俗的、high-class的地位,可是這些人、這些團體,可以在音樂這種「休閒娛樂」之外,帶給人更多希望跟想法。
    如果可以,我也很想做這種事,既結合自己的興趣,也能為社會做些什麼事。
    小小的師大公園,聚集的人潮可能1/2都只是從夜市經過,但是聽了這些歌之後,一定能改變些什麼;這些小小的改變,聚集了之後,一定能有更大的改變。或許只是一個想法、或許只是一個小動作,但可能因為這些小改變,造成意想不到的變化。
    或許只是我太天真。革命是殘酷的、是要流血的,一豪大哥如是說。不過如果沒有這些天真的想像跟希望,革命會更痛苦吧,我想。
    最後,希望能做些什麼事,不要只是在這裡空口說白話了。

Thursday, April 22, 2010

河口人


    這禮拜請了紀錄片的導演來演講,放了他拍的《河口人》。雖然也是有幾年的紀錄片,看了還是有很深的感觸。
    記得第一次看紀錄片,是牌子老信用好的胡台麗老師的《愛戀排灣笛》,那時候是為了大學推甄而看的,內容說實在真的記不得。最影響我的紀錄片應該還是阿良導演的《阿美嘻哈》,因為這片,讓我真的去了一趟都蘭豐年祭、讓我和朋友在那裡半流浪式地玩了跑了三天,也讓我開始認真思考到底什麼是「田野」。後來除了在課堂上看的紀錄片經典們之外,台北的豐富資源也讓我參與觀看了諸如民族誌影展、女性影展、西藏影展等等等多不勝數的電影紀錄片們,有些我很愛,當然也有些覺得不大以為然。不過的確,透過這些片子,眼界和想法上真的開拓了不少。
    回到《河口人》。在這片裡面講了一群我本來並不知道的人們,那是在淡水河口捕魚的漁民。在面對自然的變化、政府的政策,和環境的污染之後,這些第一級產業的底階人口都面臨到困境,但是如果要他們改變生產方式,無疑地是不可能的。這很反諷,面對著富麗堂皇的台北都市,他們也只能在夾縫中想辦法求生存。不只是這群人,我知道,在台北華麗的外衣下,還有很多問題有待解決,還有很多人們拼死拼活只為掙一口飯、甚至只為了一小塊生存之地而正戰爭著。環境的污染也是另一個很大的問題。在片中,老人緬懷著美好的舊日,河水清澈、魚蝦成群;但現在,眼中可見淨是污染。工廠,還有台北市逼近八百萬的人口,都造成環境很大的壓力。其實只消看看台北夜晚橘紅色的天空,那是空氣污染和光害的產物,不由地讓人不寒而慄。每次從山上回來都市,也都覺得很窒息,高樓大廈的空間壓迫和糟糕的空氣,真的會讓人受不了。
    導演在解說的時候,強調了他想拍的,是那裡好美的山跟好美的河,跟人與人間很有趣的互動,那其實是他拍片的動力來源。風景當然很美,但是我總覺得紀錄片多少都是在表達一些什麼,不一定是控訴,但一定有他想傳達給觀者的想法;在我看來,如果硬要我分類,那我會把它分在「環境問題」的議題下。對他們來說,政府和環境造成他們生活很大的問題,藉由這個紀錄片的拍攝,也讓他們有一個發聲的管道。在人類學討論裡,「誰有權為誰發聲」是一個討論很久的問題,不過在這裡似乎是一種解決方法:了解他們的想法、幫他們傳遞他們想表達的東西,影像的震撼性跟影響性不容小覷。透過影像,思想的表達變得簡單了。只要好好控制,影像可以是一個很強而有力的工具。
    最後問了個問題,在這個紀錄片之後,是否影響了那裡的發展政策。不過後來我想,紀錄片的拍攝放映,至少影響了我們這些觀看的人,讓我們了解到在在台北都市的邊緣,還有這麼一群人在生存。這或許能讓觀者關注更多其他環境的議題、關注其他地區還有的其他少數群體。這應該能多少影響些什麼吧,我想。這也是紀錄片的本質之一吧。
    結束後跟老師跟導演到附近喝一杯,驚覺在上研究所之後跟社會脫離好大一節。以前那個熱血的我跑到哪裡去了?現在只會看看新聞、看看活動信,關心一下之後又回到象牙塔裡。這樣很糟糕。人畢竟是社會的動物,怎麼可以為了學術就忘記還有一群汲汲營營求生存的人,怎麼可以忘了還有很多問題跟不平還待解決?想要再社會一點,想再多為人們做點事。不要忘了,畢竟是得到較多知識資本,不敢說為誰發聲,但至少也該為了我認為不平的事情站出來。切記切記,莫忘初衷。

河口人blog http://www.wretch.cc/blog/guandu520

Saturday, April 10, 2010

城市 人 空氣

    這是這學期上課校外參訪的對象之一。
    這是一堂關於聲音與空間的課,是一次實驗性質的課程,所以上課的    內容跟方式和以往習慣的很不一樣;不過也因為這樣,常常會抓不到老師到底想要我們表達什麼。
    不過,或許重要的應該是我們在想什麼吧。
    就像我說的,這是一堂跟以往很不一樣的性質的課。



    去看周書毅之前,先在網路上看了這兩段的介紹影片。雖然是在上課前的半夜才打開它,不過還是默默的被吸引看完了。對舞蹈不熟,不過光是看舞者在空間中的肢體律動和節奏,再加上他的講解,會覺得他是一個很有想法的人,這也是一個很特殊的表演。
    沒有舞台是一個特色,不過反過來說,其實處處是舞台。就像介紹片中一個舞者講的,在這樣生活的空間中,觀眾會從四面八方觀看,動作自然就會和在相對來說平面的舞台上很不一樣。電梯、走廊、庭院,看起來平常不過的地方,加上舞者與其的互動,空間自然就產生了另一種意義。當我親身到那個空間時,自然地也會賦予它比以往更多的意義。這就是因為有「人」在其中吧。人的創造力、生命力,讓無生命的空間有生命的氣息。



    在看影片的當下,總覺得在空間與人的互動中,音樂這個性質似乎相對的弱了些。不過後來回想,人的肢體律動,其實也是音樂的一種;而從空間的閉鎖或開放,會影響人的肢體,進而不也是影響了「音樂」的律動嗎?
    在結束這堂校外教學後,我覺得得到最多的,是當我面對一個熟悉不過的空間時,我會想用一個全新的眼光去觀看它。想像它之中可能的律動、想像人在其中可能做得動作。時間、人、空氣,看起來似乎毫不相關的東西,好像能把它串連起來,賦予新的意義;煩瑣的生活似乎也變得有趣點了。

Friday, April 9, 2010

is it...?

    是不是已經不小心忘記,那個曾經熱血的自己?是不是在埋入忙亂的研究與paper後,卻自動忽略了需要關心的那一群?
    我好害怕,我不要變成庸庸碌碌的知識份子,不要成為自以為高高在上的那群人之一。社會上還有很多不公平不正義,是否應該多關心一點、多認同一點;不要置身事外,不要漠視。我們或許是讀了比較多的書、我們或許是比較有錢有權,但是同樣身為人,該享有的基本人權不該被如此踐踏。
    如果那就是所謂的大人、所謂的高知識份子,那我寧願不要長大。
--
    警惕。
    不要忘記。

Saturday, March 27, 2010

愛,
某種程度上跟信仰是差不多的東西吧。
那是要對一個人(神)全然的相信、全然的付出無悔。
我覺得我做不到,
就像我沒辦法如此的投入哪個宗教一樣。
也因此我勢必永遠無法修成正果。

Monday, January 11, 2010

嚮導

    嚮導面試無袋羊問了最後一題:「出隊的經驗中最無助的感覺是什麼時候?」雖然碰到那麼多莫名的狀況危機,但都還是沒有多大的擔心,不管是在那裡被蜂螫、在爺巴堪被砸落石。甚至是在三光溪被水沖走時,當下其實並沒有生死一瞬間的恐懼,只想著盡量保持呼吸,班底們會盡全力來救我。這是信賴。
    I believe.
    所以在問到這個問題,第一個想到的無助感竟還是第二隊的海鼠山找不到路、班底不足的窘境。然後是北坑溪班底超多,但崩壁和碎石也很多,無助的撤退。
    不過再仔細想想,最無助的時候其實還是當自己經驗不夠,每過一個地形都需要幾個班底來支援的時候,還有體力不夠走不快,大家都在等我的時候。那種時候真的很恨不得自己馬上體力大進、經驗值增加,至少不要拖累到大家的速度。那種感覺真的很無助,又沒辦法立即做什麼改進,只能默默希望下一隊能更好,希望我能有更多用處而不是只能被幫忙。經驗累積沒什麼捷徑,只有多爬、多爬、多爬而已。
    真的要感謝永暉,雖然我的經驗那麼少又很弱,你還是願意帶我走危險的溯溪,這幾隊下來真的有感到自己的成長。還有這幾隊訓練下來,那種互相信賴感愈來愈強,很喜歡,這才是爬山的真諦吧。
    還有謝謝盈孝,隨口的拉我進了狼兒群,有歸屬的感覺很棒,也感受到你的關注跟鼓勵(我知道你問了一題針對要我講的,不過太忙亂沒有講上來)。考完的當下你的打氣,真的很讓我振奮。我會盡量加油!希望B勘能成功!
    還有小玉,有你一起爬岩當繩伴真的很開心,這也才體會到繩伴互相砥礪的重要。雖然跟你去過抬斯,不過芃芃阿婆應該才算是第一次正式跟你爬山,教會我很多東西,也因為有你初嚮我才那麼放心。以後還要仰賴你教我更多了~
    然後是土司,除了煞氣之外真的是很溫暖的人。其實去年溯訓選擇學員時你說需要我們(我跟蝗蟲)兩個有經驗的學員,不能換掉的時候,那種被需要的感覺在當下真的有種說不上來的感動,雖然在算我的資歷的時候這隊被砍掉了...這幾次出隊你都默默地在後面收繩收傘帶,默默地背了很多東西,不會逼人太甚也不會有壓迫感,走在中間的我才一直感到很安心。
    老結局,還是希望自己趕快變強,希望成為真正的強力班底。

Saturday, January 9, 2010

[轉] 蒙文課--席慕蓉

斯琴是智慧 哈斯是玉
賽痕和高娃都等於美麗
如果我們把女兒叫做
斯琴高娃和哈斯高娃 其實
就一如你家的美慧和美玉

額赫奧仁是國 巴特勒是英雄
所以 你我之間
有些心願幾乎完全相同
我們給男孩取名奧魯絲溫巴特勒
你們也常常喜歡叫他 國雄

鄂慕格尼訥是悲傷 巴雅絲納是欣喜
海日楞是去愛 嘉嫩是去恨
我們難道就不是
有歌有淚有渴望也有夢想的靈魂

(當你獨自前來 我們也許 可以成為一生的摯友
為什麼 當你隱入群體 我們卻必須世代為敵?)

騰格里是蒼天 以赫奧仁是大地
呼德諾得格 專指這高原上的草場
我們先祖獨有的疆域
在這裡人與自然彼此善待 曾經
在上蒼最深的愛是碧綠的生命之海

俄斯塔荷是消滅 蘇諾格呼是毀壞
尼勒布蘇是淚 一切的美好成灰

(當你獨自前來 這草原可以是你一生的狂喜
為什麼 當你隱入群體 卻成為草原的夢魘和仇敵?)

風沙逐漸逼近 徵象已經如此顯明
你為什麼依舊不肯相信
在戈壁之南 終必會有千年的乾旱
尼勒布蘇無盡的淚
一切的美好 成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