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March 16, 2009

graduating...

    四年了,又老大不情願地,得劃下「人生」這本大書裡的下一筆。覺得破爛卻又處處溫馨的洞洞館、不像母子的小黑小胖、叮死人不償命的大蚊子、聖誕節唱歌超大聲的聖誕樹、永遠在系館門口的萬能小王、開學第一發的313、No Logic的206、喝得爛醉的205、神祕的地下室、跨年煙火必備的頂樓、吵吵鬧鬧吃飯打牌玩電腦講八卦的系圖,還有好多好多個白天和晚上,在系館的大大小小雞毛蒜皮往事。這頁就要闔上了,它是那麼地色彩繽紛、那麼地雋永。


    還記得,那是2005年的夏天,我們從四面八方來到,不約而同地聚集在這熱鬧繁華的首善之都。紛紛嚷嚷的家聚、轟轟亂亂的班聚、緬懷青春小尾巴的制服日、讀了一知半解的人類學。好多好多的新鮮事物,如魔術般一一呈現;也像是無形的絲帶,把我們綁在一起,愈結愈緊。


    脫離菜鳥生涯,隨之而來的就是責任:接手下一屆的迎新宿營、系卡和聖火湯、人類週和人民盃、系隊比賽,還有愈來愈沈重的系上課程等著我們去認識體會。但是在百忙中,我們絕對沒有忘記彼此的牽絆,一次又一次的班聚和各活動強大的參與率,是最好的鐵證:昏昏欲睡的早餐團、啤酒良伴的熱炒團、辦完迎新宿營的峨眉、超好吃的銀翼和天然台,還有每年例行的萬聖節煙火、系卡必唱的班歌《新鴛鴦蝴蝶夢》。升大四前暑假害羞的畢業旅行,五天四夜,我們在沙巴同睡同住,享受美好的森林、沙灘、海水、夕陽和長鼻猴。


    田野調查是人類系大三的一大特色。當吃好睡好卻累死人的太魯文化田野,對上很鳥又溼漉漉又很多青蛙的膽曼考古田野時,似乎是文田的歡樂指數略勝一籌。但在田野中得到的孰多孰少,卻又是各見仁見智了。考古田野和文化田野,我們各自選擇了不同的興趣與道路,卻同樣地坐著東部的火車、同樣地吃著鐵路便當。某教授在大一時對我們說過:「人類學,學的是一種視野、一種看事物的方法。」在這句話下,四年中,我們從Malinowski到Bourdieu、從大洋洲島嶼到英國城市,各種各樣人類學理論與方法在腦袋中攪和成一團,像是抓住了點什麼,卻又像是什麼都沒抓住。


    一年又一年,一屆又一屆的人來來去去,瞬間我們也都大四了。「凡走過必留下痕跡」,我們總歸有留下些什麼、得到些什麼。這麼一來,劃下的這一筆,也不枉了。



--
這是今年的畢冊文稿...雖然想寫的歡樂些,最後還是流於惆悵。
四年了,超快的,從陌生的小毛頭到現在能自由地打打鬧鬧,
很喜歡我們班,夠團結,也能一起開心地又笑又跳。
謝謝你們給我這四年留下美好的回憶。
做了三次的畢業紀念冊,國中、高中,到大學,
這應該是最後一次了,我想,
也是我做得最開心的一次。

Saturday, March 7, 2009

La Maison en Petits Cubes



導演/創作: Kunio Kato 加藤久仁生
編劇: Kenya Herata
製片: Masanori Kusakabe、Yuko Shin
作曲: Kenji Kondo
片長: 12:03

    這是這次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積木之屋》,短短12分鐘,寫盡主角爺爺的一生。


    總覺得我們就像是片中的老爺爺一樣,一層一層疊起人生的回憶,但是也慢慢地,一層一層被水淹沒遺忘。直到某天無意回想起,才又打開一道道早已關閉的鐵門閘,才又從routine的生活中找到一絲樂趣。背景音樂很棒,畫風也很棒,昏黃的筆調,就像是老爺爺逝去的回憶,不再重來。


    這真的是一部很棒動畫,難怪會得獎。而且超催淚的,雖然沒有大起大落的情緒,但是在淡淡的情緒中,卻更能呈現出那種平凡而近人的小小落寞。

Friday, March 6, 2009

無題

    最近一直很想找人聊天,可能是大四老人症開始了吧,想要留住些什麼,想要回憶些並加進些什麼。


    聊天這回事兒,一直是我不大擅長的,不過也一直沒有刻意營造或避免。剛上大一的時候還有這種fu,會記得教師節、新年等等節慶跟一些人通電話、傳簡訊。是因為那時人生地不熟吧,會記得緬懷一切。大二大三是瘋了的日子,社團、系活動佔據了百分之九十九,漸漸的也自以為地習以為常。大四上還是很瘋,不過同時也在準備研究所,等一考完,整個就鬆下來了,才又想這些那些,這些人那些人、這些事那些事。四年的大學生活真的很快很快,瞬間就要畢業了,焦慮是一定有的,於是混雜著的混亂情緒又讓我想起好些以前的人。想回去找以前的老師、找以前的同學,還有武館的大家和新加坡的朋友們。很奇怪,我很容易說要斷就斷得徹底乾淨,但如果想讓線繼續延續,我就會想死巴著不放。


    前幾天找到以前的笛子老師,終於如願以償地跟他道了歉。那段時間,後來回頭反省,真的是很混很叛逆。難得老師帶完我一年才出國,之後就再沒連絡,直到最近在校園巧遇。真的是緣份,記得那時他也跟我提過試試不要考音樂系,而我沒聽進去;現在,我還真的走了不同的路,雖然好像有點殊途同歸,不過至少經歷了我很enjoy的四年大學。六年了,老師好像滄桑了些,我也長大了。


    每個人記得的東西都不一樣。老師如是說。但是那都是一個階段一個階段會經歷的,不用太在意,也用不著為此道歉。謝謝老師,也順便點了我論文的方向。希望自己的努力(?)不會白費,希望所有我收到的祝福、鼓勵與指點也都能物盡其用。


    遇到老師,才更讓我想找以前認識的人聊聊天,知道一下大家的近況,然後繼續保持連絡。上大學之後才知道珍惜這些緣份,可惜以前沒在意,國小國中的同學們倒再也沒有見過了。還想找高中的導師跟歷史老師聊聊,上學期末就約了,不過因為考試將近就一直延著。還想找以前的同學們、國樂社的我們這屆的大家、武館好久不見的老師和師兄姐、樂團的老師們。真的要好好把握這些,好多好多條線;斷了,再接起來就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