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April 23, 2010

sounds right


    「音樂不能改變世界,但是音樂能改變人心;而正是人,才能改變世界。」
    這是今天聽到最震撼的一句話。
    雖然冷冷的天,下著毛毛雨,小小的師大公園還是聚集了不少人潮。這是國際特赦組織的小小音樂會,有拷秋勤、suming跟農村武裝青年。一直很羨慕也很欽佩這些音樂團體,能夠和社會結合,用音樂表達想法。玩音樂,似乎給人一種不留於世俗的、high-class的地位,可是這些人、這些團體,可以在音樂這種「休閒娛樂」之外,帶給人更多希望跟想法。
    如果可以,我也很想做這種事,既結合自己的興趣,也能為社會做些什麼事。
    小小的師大公園,聚集的人潮可能1/2都只是從夜市經過,但是聽了這些歌之後,一定能改變些什麼;這些小小的改變,聚集了之後,一定能有更大的改變。或許只是一個想法、或許只是一個小動作,但可能因為這些小改變,造成意想不到的變化。
    或許只是我太天真。革命是殘酷的、是要流血的,一豪大哥如是說。不過如果沒有這些天真的想像跟希望,革命會更痛苦吧,我想。
    最後,希望能做些什麼事,不要只是在這裡空口說白話了。

Thursday, April 22, 2010

河口人


    這禮拜請了紀錄片的導演來演講,放了他拍的《河口人》。雖然也是有幾年的紀錄片,看了還是有很深的感觸。
    記得第一次看紀錄片,是牌子老信用好的胡台麗老師的《愛戀排灣笛》,那時候是為了大學推甄而看的,內容說實在真的記不得。最影響我的紀錄片應該還是阿良導演的《阿美嘻哈》,因為這片,讓我真的去了一趟都蘭豐年祭、讓我和朋友在那裡半流浪式地玩了跑了三天,也讓我開始認真思考到底什麼是「田野」。後來除了在課堂上看的紀錄片經典們之外,台北的豐富資源也讓我參與觀看了諸如民族誌影展、女性影展、西藏影展等等等多不勝數的電影紀錄片們,有些我很愛,當然也有些覺得不大以為然。不過的確,透過這些片子,眼界和想法上真的開拓了不少。
    回到《河口人》。在這片裡面講了一群我本來並不知道的人們,那是在淡水河口捕魚的漁民。在面對自然的變化、政府的政策,和環境的污染之後,這些第一級產業的底階人口都面臨到困境,但是如果要他們改變生產方式,無疑地是不可能的。這很反諷,面對著富麗堂皇的台北都市,他們也只能在夾縫中想辦法求生存。不只是這群人,我知道,在台北華麗的外衣下,還有很多問題有待解決,還有很多人們拼死拼活只為掙一口飯、甚至只為了一小塊生存之地而正戰爭著。環境的污染也是另一個很大的問題。在片中,老人緬懷著美好的舊日,河水清澈、魚蝦成群;但現在,眼中可見淨是污染。工廠,還有台北市逼近八百萬的人口,都造成環境很大的壓力。其實只消看看台北夜晚橘紅色的天空,那是空氣污染和光害的產物,不由地讓人不寒而慄。每次從山上回來都市,也都覺得很窒息,高樓大廈的空間壓迫和糟糕的空氣,真的會讓人受不了。
    導演在解說的時候,強調了他想拍的,是那裡好美的山跟好美的河,跟人與人間很有趣的互動,那其實是他拍片的動力來源。風景當然很美,但是我總覺得紀錄片多少都是在表達一些什麼,不一定是控訴,但一定有他想傳達給觀者的想法;在我看來,如果硬要我分類,那我會把它分在「環境問題」的議題下。對他們來說,政府和環境造成他們生活很大的問題,藉由這個紀錄片的拍攝,也讓他們有一個發聲的管道。在人類學討論裡,「誰有權為誰發聲」是一個討論很久的問題,不過在這裡似乎是一種解決方法:了解他們的想法、幫他們傳遞他們想表達的東西,影像的震撼性跟影響性不容小覷。透過影像,思想的表達變得簡單了。只要好好控制,影像可以是一個很強而有力的工具。
    最後問了個問題,在這個紀錄片之後,是否影響了那裡的發展政策。不過後來我想,紀錄片的拍攝放映,至少影響了我們這些觀看的人,讓我們了解到在在台北都市的邊緣,還有這麼一群人在生存。這或許能讓觀者關注更多其他環境的議題、關注其他地區還有的其他少數群體。這應該能多少影響些什麼吧,我想。這也是紀錄片的本質之一吧。
    結束後跟老師跟導演到附近喝一杯,驚覺在上研究所之後跟社會脫離好大一節。以前那個熱血的我跑到哪裡去了?現在只會看看新聞、看看活動信,關心一下之後又回到象牙塔裡。這樣很糟糕。人畢竟是社會的動物,怎麼可以為了學術就忘記還有一群汲汲營營求生存的人,怎麼可以忘了還有很多問題跟不平還待解決?想要再社會一點,想再多為人們做點事。不要忘了,畢竟是得到較多知識資本,不敢說為誰發聲,但至少也該為了我認為不平的事情站出來。切記切記,莫忘初衷。

河口人blog http://www.wretch.cc/blog/guandu520

Saturday, April 10, 2010

城市 人 空氣

    這是這學期上課校外參訪的對象之一。
    這是一堂關於聲音與空間的課,是一次實驗性質的課程,所以上課的    內容跟方式和以往習慣的很不一樣;不過也因為這樣,常常會抓不到老師到底想要我們表達什麼。
    不過,或許重要的應該是我們在想什麼吧。
    就像我說的,這是一堂跟以往很不一樣的性質的課。



    去看周書毅之前,先在網路上看了這兩段的介紹影片。雖然是在上課前的半夜才打開它,不過還是默默的被吸引看完了。對舞蹈不熟,不過光是看舞者在空間中的肢體律動和節奏,再加上他的講解,會覺得他是一個很有想法的人,這也是一個很特殊的表演。
    沒有舞台是一個特色,不過反過來說,其實處處是舞台。就像介紹片中一個舞者講的,在這樣生活的空間中,觀眾會從四面八方觀看,動作自然就會和在相對來說平面的舞台上很不一樣。電梯、走廊、庭院,看起來平常不過的地方,加上舞者與其的互動,空間自然就產生了另一種意義。當我親身到那個空間時,自然地也會賦予它比以往更多的意義。這就是因為有「人」在其中吧。人的創造力、生命力,讓無生命的空間有生命的氣息。



    在看影片的當下,總覺得在空間與人的互動中,音樂這個性質似乎相對的弱了些。不過後來回想,人的肢體律動,其實也是音樂的一種;而從空間的閉鎖或開放,會影響人的肢體,進而不也是影響了「音樂」的律動嗎?
    在結束這堂校外教學後,我覺得得到最多的,是當我面對一個熟悉不過的空間時,我會想用一個全新的眼光去觀看它。想像它之中可能的律動、想像人在其中可能做得動作。時間、人、空氣,看起來似乎毫不相關的東西,好像能把它串連起來,賦予新的意義;煩瑣的生活似乎也變得有趣點了。

Friday, April 9, 2010

is it...?

    是不是已經不小心忘記,那個曾經熱血的自己?是不是在埋入忙亂的研究與paper後,卻自動忽略了需要關心的那一群?
    我好害怕,我不要變成庸庸碌碌的知識份子,不要成為自以為高高在上的那群人之一。社會上還有很多不公平不正義,是否應該多關心一點、多認同一點;不要置身事外,不要漠視。我們或許是讀了比較多的書、我們或許是比較有錢有權,但是同樣身為人,該享有的基本人權不該被如此踐踏。
    如果那就是所謂的大人、所謂的高知識份子,那我寧願不要長大。
--
    警惕。
    不要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