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September 2, 2011

[轉錄] NGO工作者的異想世界:選心

台灣立報
2011-9-01 22:45 作者:褚士瑩

    如果你是中姐評審,決賽上最後兩名才藝雙全的佳麗,一個台灣國語,一個滿口ABC,你會選哪一個?
    總統候選人,可不可以是紅遍中南部歌舞秀場的反串諧星?
    一個社會要有怎樣的氣量,才可以選出一個會說當地語言的選美皇后,或一個外國籍的搞笑歌手當總統?

    2011年夏天,我在曼谷捷運的車廂電視上,看到新聞報導播出泰國選出21歲的黃婷婷為「Miss Thailand Chinese」優勝代表,參賽者都是泰國華裔或居住泰國的華人,她將代表泰國跟東南亞參加環球小姐選拔。
    奪后冠的佳麗,卻不大會說泰文,有沒有關係?我左顧右盼,下班時間擁擠的捷運上,身邊沒有任何泰國人對這則新聞有任何反應。
    當一個社會可以大方選出不會說當地語言的國家代表,這意味著甚麼?
    泰國小姐不會說泰語,只會說中文,從說中文的人看來,一點問題也沒有;「很棒啊!」甚至會這麼說。但是如果今天中華小姐只會說泰語,我相信台灣社會將有很大的反彈,質疑她沒有「代表性」。
    代表性是什麼? 我們打開報紙,新聞中看到荷蘭王子迎娶阿根廷女子為妻的消息,不會覺得有甚麼大不了,這位荷蘭公主Maxima剛嫁到荷蘭皇室時,只會說西班牙語跟英語,努力學習荷蘭語的同時,這個國家也很快就接受她了,表面上Maxima公主沒有代表性,但是她的存在,正是一個荷蘭成熟多元社會的最佳代言人。
    我們當然可以說,台灣歌手張洪量的妻子是立陶宛籍的體操選手傑卡特琳娜(Jekaterina),也沒有甚麼讓人難以接受的地方,所以台灣社會其實也很多元。有趣的是,自從張洪量的已婚消息披露後,我可一次也沒有聽台灣人質疑金髮灰眼的傑卡特琳娜不會說中文,就像不會有人批評暑假回台灣探親的ABC不會說中文那樣,表面上台灣很多元、很包容,但是今天場景換到台灣家庭裡一個來自東南亞的外籍配偶,不會說普通話,台語、客語,就會變成全家族甚至整個社區頭疼的「問題」。
    既然是一個問題,自然就要「解決」。
    我不懂的是,這個需不需要解決的標準在哪裡?
    2011年4月當選時年50歲、暱稱「甜蜜米奇」(Sweet Micky)的光頭歌手馬德利(Michel Martelly),過去靠著在舞台上脫褲穿尿布與嘲諷時政打響名號,卻以壓倒性票數擊敗對手前第一夫人馬妮嘉,贏得勝選,成為海地的新總統,海地人民關心的不是馬德利以前穿裙子搞笑的照片外流,有損國格,也不是他的美國籍身分,而是他有沒有能力面對遭逢強震侵襲的海地,未來將面對的挑戰。

    我想像今天的台灣的選美界,或許可以選得出一個只會說英語跟一點台語的ABC,但台灣有沒有可能選出一個只說越語跟幾句中文的中華小姐?就像我朋友說的:
    「哪等得到決賽,應該第一關就再見了吧?」
    德國副總理自民黨的菲利普羅斯勒(Philipp Roesler),是從小被德國夫妻領養的越南人。高齡化的日本,也已經有美國人選上日本農村村長的例子。

    42歲的日本民主黨參議員蓮舫,出任日本內閣消費與和少子化擔當大臣,成為首位台裔的日本大臣。相熟的台灣立法委員李鴻鈞對媒體說:「蓮舫因為是台灣子女,國語說得很流利,對台灣有份情感在,每次立法院台日立委聯誼會訪日,都會抽空見面,蓮舫也多次來台灣,心裡情感是站在我們這邊的。」我們聽了都覺得很光榮,但是如果今天台灣當真選出一個越南裔立委,傳來越南的國會議員對當地媒體說,這個在台灣的越南立委「心裡情感是站在我們越南這邊的」,我們能跟越南人一起與有榮焉,還是立刻會有人在政論節目上高聲疾呼「不愛呆丸、滾回越南」?
    一個資格不符合的美國人或美籍華裔的ABC,在台灣出馬選縣市議員或立法委員,很可能會被社會破格接受,但是一個從小被台灣人收養的海地黑人孤兒,或母語是泰語或柬埔寨語的東南亞新移民,早就擁有台灣籍也一切符合資格,無論能力多強,就算選個里長,恐怕也沒有一丁點勝算。
    很多人誤以為選美是選佳麗,選舉是選賢與能,其實跟選朋友或選伴侶一樣,我們選的是自己內心的美醜。就像一面鏡子,我們選出甚麼樣的人,就反映我們的心是什麼樣子。

No comments: